close

      近來和親朋好友的對話總是不離這些。喜酒吃多了,難免遭到婆婆媽媽盤問。

      不是不曾想過這些問題,只是長久以來習慣壓抑,竟然忘記該怎麼面對情感了。     



      對話內容大同小異,同樣的菜炒久了總是了無新意,重複著:趕快把自己銷出去吧→買家八字都沒一撇→咦不是有嗎→老實說買賣雙方互動燃點好低好絕望噢→那還不是你的問題→對啦對啦都是我的問題→圍牆築太高啦總是冷冰冰啦上鉤的魚都要跑了啦→(然後又回到......)趕快把自己銷出去吧......

      迴圈迴圈再迴圈,諄諄教誨聽是聽進耳了,卻僅止擱淺腦海,遲遲無法實行、卻又揮之不去。追根究底,都是自己的問題罷。我為什麼會變成這種人呢?如果更坦率些,是不是就能承認寂寞其實無所不在?但我是那麼習慣自己一個人,導致我似乎根本不在意寂寞以何種形式周轉身畔。

      當然在習慣之前,這個女孩曾經幫每個娃娃取名字,夜夜在空無一人的另一張床鋪上邊說故事邊演戲,直到睡意來襲不支倒地;曾經用毛巾掩著檯燈,昏黃燈光下淚水暈糊了日記上歪七扭八的字跡;曾經在國中時天天跑頂樓,一個人吃飯打盹、一個人哼哼唱唱;然後,不知不覺就習慣這樣過日子。


      記得阿倍說過,人生裡必然有個沒人伴在身旁就撐不下去的時期。前一陣子Diane則是對我說,不管長到多大,還是無法忍受說再見。

      有時我會有種錯覺,彷彿這兩句話提到的光景都已經離我非常遙遠。形單影隻、揮手道別,不都是必經的過程嗎。會想著要努力說服自己,同樣的心態維持久了,就理所當然成為現今的一部份。天知道我多想相信那些不間斷的陪伴,多想永遠永遠不說再見,但人們屈居於現實的適應力一向驚人,我也是一樣。

      奇蹟似地,我的寂寞感簡直訓練有素、來無影去無蹤,簡而言之就是習慣壓抑而成自然。上了高中後便極少傷感落淚,即使大學時稍微因為蛙團長回了感動神經,處理寂寞感時還是麻木至極。這種連自己都厭惡的冷感,硬要給個解釋的話,大概就是處理寂寞感的一種方式。

      就像機器人輸入指令「嗶嗶!相處模式OO,執行!」之類的,習慣了空蕩蕩的床鋪,就堆上娃娃、用日記和小說填補空白的時空;習慣了一個月只見一次面、一週講不到一次話、燃燒不起來的互動,我就認定了,這就是你和我的相處模式。我無法說服自己,證明這種冷感能被愛情融化,畢竟我連寂寞都無從尋跡,更別提愛情;我沒有改變就不行,所以你確實有很好的理由失去耐心。不過或許你會說這是藉口吧。

      即使我一直恍恍惚惚,聽到那首無名歌時,心中還是會泛起感動的漣漪,這點是我在我們的相處過程中感受最深的部分。

     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那首歌?搞不好已經忘記了。

      Then that's it,如果你沒有回訊,就這樣吧。



      以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ixno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