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 食癖在此的定義,意味著一個人的擇食模式,其中也包括挑食,或特別偏好某種食物等用餐習慣。這些習慣因人而異,在生活中不經意撞見,往往會產生諸多啼笑皆非的感受。

      或許是因為自己某方面也屬於挑食國的臣民,剖析諸多臣民的奇妙食癖意外有趣,再加上之前遭遇過令我崩潰傻眼的食癖際遇實在太多,且讓我行文自娛,抗拒下午要上開學(2011.2)第一堂課、春假前(2012.4)要趕完下星期作業、國慶日(2012.10)養完病要重歸實習崗位、明天(2013.4)要上台北面對論文與教甄清明連假(2017.4)有開始就有結束的現實吧。(←時序已過了六年多......瞧瞧這人神共憤的拖稿速度!!!)

 

 

      一般認為,最常見的挑食癖標的物有茄子、青椒、苦瓜、榴璉等口感或味道比較特別的蔬果。在此這些見怪不怪的選項就不特別列出,同樣比照辦理,也排除「辣味相關」的選項,畢竟不吃辣的人還挺多的。另,有鑑於公開食癖可能造成行為人名譽受損,以下挑食國臣民除了我以外,均以字母代稱。

      公平起見,先來說說我的食癖吧。

      就像所有擁有稀奇古怪食癖的的當事人一樣,我自認自己的食癖沒什麼了不起的,偏偏旁人都喜歡大驚小怪。至少跟我覺得望塵莫及的諸多食癖比起來,我和普天之下所有用兩隻腳走路的雜食動物沒有分別。上面列出的「普遍厭棄蔬果清單」裡,除了不太喜歡青椒以及不吃辣之外,其他的我都欣然接受啊!而且我最得意的一點就是特愛茄子苦瓜,逢自助餐便當店必點,小學的時候還把榴璉當冰淇淋吃呢!(似乎也沒什麼好得意?)也許就是這點不尋常吧。

      我的食癖一言以蔽之,就是「甜味至上」。可能有人要反駁了,苦瓜明明就很苦!但是抱歉,我吃進嘴裡就覺得是甜味,與人參那種苦到極限的甘味頗類似。是的,我也很喜歡燉補類料理ˇ 舉凡雞湯、燒酒雞、活跳牆均投我所好,參加婚宴我最享受的就是喝湯了。甜味是門精深學問,乾吞砂糖那種死甜,我想也沒有多少人喜歡,所以醋的酸味、酒的微燻、鹽的鹹味均屬必要點綴,調味本身就是一門藝術,再怎麼難以接受的食材,經過多元調味與烹調方式一番洗禮,都可能成為可口的佳餚。

      啊,離題了。也許是因為我不吃辣的關係,辛香類的食材一向是我的剋星,不過經過從小到大的訓練,現在已經進步到可以吃不少辛香料了。如上所述,個人認為克服挑食癖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夠幸運,能碰到顛覆你既有成見的食材料理方式。調味方式能否昇華食材本身的味道固然十分重要,食材本身處理完的體積更是關鍵,因為這關乎個人對討厭的食材可否視而不見的問題。好比說蔥花我就是因為愛喝味噌湯而克服過來的,不過換成炒麵或一般菜裡因應爆香、擺盤所需而常加的蔥段,綠的部分還能下嚥,又粗又胖的蔥白我就真的受不了。就這點來說,韭菜也是大同小異;我喜歡吃韭菜水餃(反正看不到一根完整的韭菜),但無法忍受一整盤用蝦米爆香、炒得香噴噴的韭菜。薑呢,有下飯的薑汁燒肉(反正都磨成泥跟醬油米霖融合了嘛),薑絲薑片則有美味的蛤蜊湯、絲瓜盅和炒南瓜(不過要把薑片啃下肚還是稍嫌勉強)。香菜雖不特別喜歡,但還是可以吃,有時更覺得清甜的蘿蔔湯上不能沒有那抹賞心悅目的綠。洋蔥大蒜則都是愛其熟食的甘甜,勝過生食的嗆辣滋味,這點更可推及我對蔬菜的烹調喜好,總是愛蒸煮炒燉勝過生菜沙拉。

      除了最大宗的辛香類剋星,其次我能想到的拒絕往來戶大概只有加工食品吧。火鍋料除了魚板和蟹肉棒外,常常都有種油變質的味道,比起肉羹我更偏好魷魚羹,也是因為討厭肉羹的口感和味道。黃豆類和麵粉類製品只喜歡豆乾、豆皮、一般麵條和麵筋,豆輪和素雞大概是以前受過太多心靈創傷,如果哪天有人料理了好吃的豆輪,我想我還是會改觀的。

      至於討厭肉圓,那就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問題了。我的家人非常喜歡吃肉圓,小時候和他們一起上餐館總是很惶恐,因為天生的貓舌頭兼胃口差,每回總是以家人站在門口威脅著「再不快點吃完我們就要走囉 / 就把你丟在店裡洗盤子喔」收場。對小孩子來說,被拋下大概是當時最害怕的事情吧,肉圓就此為我的成長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。嗯......我知道這對肉圓很不公平,但事出必有因啊,要跨越心理上的障礙比登天還難,再說,肉圓也沒有什麼更討喜的烹調方式了。

      簡而言之,我的食癖原則就是:甜優於辣、熟優於生、小體積優於大體積、自然優於人工。

      現在讓我們進入正題。是的,以上都還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。(讀者翻桌)

 

 

      本來寫這篇文章,只是想抒發我目睹朋友匪夷所思挑食行為的感想,但現在想想,他們不過就是堅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食物而已......所以我就簡單列出當初想寫的幾件小事吧,就當是做個記錄也好,擁有這麼多有奇妙挑食癖的朋友真是頗為有趣。

      前室友D與W非常喜歡吃火鍋,兩人在火鍋店進行王子麵PK的戰況,可是激烈到連店家都想把他們趕出去的程度。但不同的是,D只喜歡吃火鍋店裡提供的加工食物,非常討厭芋頭、地瓜、南瓜等能提供飽足感的鍋物,每次跟他一起去吃火鍋,都是這種情況:室友D的鍋內浮著滿滿的火鍋料和麵條,我的鍋內則一片紫醉金迷,根本不必添飯下麵條,就有超額的澱粉可吃。

      D的罩門在於煮了會軟糊、口感不佳的食物,相對來說,任何有口感或嚼勁的食物都在他的挑食癖範圍之外,例如麵條、火鍋料、肉、筍乾、空心菜、青江菜飯等。但口感一詞也不能馬馬虎虎、疏於定義:D只喜歡爽脆的口感而已,偏軟Q的食物(如麻薯)顯然超出他的守備範圍。總歸來說......真是有夠麻煩!

      W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則是(1) 對玉米過敏,以及(2) 超級厭棄涼麵。本人在火鍋店紫醉金迷的用餐經驗也有他一份(不請自來的芋頭、南瓜和玉米啊),每回吃火鍋吃到脹氣而歸的痛苦經驗應該要算在他們倆頭上才對。(自己愛吃不要牽拖)至於涼麵,則是出自我某天幫他買涼麵當早餐,結果被嫌棄的經驗。W云:「我什麼都吃,就是不吃冷冷的麵。」......運氣也太好了,買個早餐都能踩到人家地雷。

      做為最後一例,我想記錄一項比前述諸多繁瑣原則要單純許多,卻更令我驚訝的食癖。

      茹素如今已經十分普遍,但堅定完全「茹葷」的人恐怕不多,我實習時就碰到這麼一位。

      (2017.4 續寫)

      間隔過久的有限記憶已經不記得其人名諱,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,滿桌的菜,他淨撿肉來吃,一旁翠綠的配菜竟是碰也不碰,新端上桌的肥美烤杏鮑菇也入不了他的眼。好奇之下問了源由,得到一個「你家住海邊啊」的眼神和一句「為什麼不吃菜要有理由」之後,我決定從此放寬心看待每個人的食癖。

      也是。「有人喜歡臭豆腐,有人厭惡烤乳豬」,就像那齣改編豫劇的台詞一樣,世界如此之大,怪癖無奇不有,只要一個人活得快樂、吃得開心,又有什麼大不了呢?要不要健康,也是身體素質說了算啊。

      所以D伯熱愛每天早上吃鳥飼料十穀米當早餐,十數年如一日還不厭其煩號召家人同食紅蘿蔔;

      所以R媽覺得沒有加魚的味噌湯就食不下嚥,什麼菜都單獨炒最好吃,別額外加料加創新;

      所以J姊討厭料理中有洋蔥的味道,J妹愛蛋捲蛋餅荷包蛋蒸蛋唯獨就是嫌棄滷蛋;

      So what? :) Just be happy and enjoy every bite!

 

      以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ixno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